一度医药

元宵佳节!各地都有哪些习俗?

文章作者:南明
2020-09-02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各地关于元宵节由来的说法很多,有三种说法流传较广。

一说,元宵节是汉文帝为纪念“平吕”而设,因为平息吕氏之乱是正月十五;

二说,元宵节是人们为庆祝一年中的第一次月圆之夜而设,又称“上元节”;

三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

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然而近些年,中国传统节日的“味道”却在逐渐淡去,节日里的诸多习俗也在被人们所淡忘。那么,元宵佳节究竟有哪些民间习俗呢?

吃元宵:

正月十五日晚上,每家每户都煮元宵汤圆当小点,全家人围在一起吃汤圆,祈求安居乐业、团圆幸福。“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

馅有芝麻、豆沙、白糖、花生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汤圆”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

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舞龙:

舞龙也叫“耍龙灯”、 “龙灯舞”,从春节到元宵灯节,许多地方都有舞龙的习俗。龙在中华民族代表了吉祥、尊贵、勇猛,更是权力的象征。

 “耍龙灯”也称“舞龙”,也叫“龙灯舞”。它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耍龙灯”在我国汉代民间就已相当普遍了。唐宋时期的“社火”“舞队”表演中, “耍龙灯”已是常见的表演形式。“耍龙灯”的表演,有“单龙戏珠”和“双龙戏珠”两种。在耍法上,各地风格不一,各具特色。

舞狮:

人们在喜庆日子里用舞狮龙来祈祷狮子的保佑。狮子外形威武,动作刚劲,

神态多变,民间有许多不同的传说,一时变作神话,一时拉上历史,为舞狮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亦令它更加深入民心。

人们相信狮子是祥瑞之兽,舞狮能够带来好运,所以每逢春节或其它一些庆典活动,都会在阵阵锣鼓鞭炮声中,舞狮助庆祈求吉利。

赏花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猜灯谜

玩灯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项目。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

在山东的许多地方,尤其是农村地区,元宵节制作萝卜灯是其一大特色。用白萝卜或者胡萝卜,切成厚度约有十厘米的萝卜段,然后在萝卜段中间挖一个槽,在槽中放上油料,用中空的植物茎做灯芯,植物茎顶头加一点棉花。点起萝卜灯象征着一年顺顺利利,和和美美。

广东

广东人闹元宵,舞狮是其中的一大特色。舞狮以广东为中心,并风行于港澳,东南亚侨乡。南狮虽也是双人舞,但舞狮人下穿灯笼裤,上面仅仅披着一块彩色的狮被而舞。和北狮不同的是“狮子郎”

头戴大头佛面具,身穿长袍,腰束彩带,手握葵扇而逗引狮子,以此舞出各种优美的招式,动作滑稽风趣。南狮流派众多,有清远、英德的“鸡公狮”,广州、佛山的“大头狮”,高鹤、中山的“鸭嘴狮”,东莞的“麒麟狮”等。

河北

在河北永平,元宵节有病的妇女群聚窑下,称“陶灸”;儿女交错度桥,称“度百厄”;也有人以纸裁剪为九条纸绳,信手打结以卜休咎,称“结羊肠”;又以十二个面盏贮油放入锅中蒸熟,以面盏积水之多寡来预卜该月的晴雨。

庆云县元宵节男子请五祖教拳棒,女子请紫姑卜休咎。

浙江

在浙江杭州,民间传正月十五为上元天官赐福之辰,多斋素诵经,匍匐至吴山礼拜。海宁县元宵节以精致的菊花灯最为出名。上虞县元宵节晚上到戡恃月台上较量武艺。建德县人家有新娶媳妇的,元宵节设酒祭床。

台湾

在台湾,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葱,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唐代的

灯市还出现乐舞百戏表演,

成千上万的宫女,民间少女在灯火下载歌载舞,叫做行歌、踏歌。

四川

四川元宵有“四偷”的习俗:“一偷汤圆,二偷青,三偷檐灯,四偷红。”除了偷青是为了强身外,其余皆为求子的习俗。开县有对骂的习俗,元宵节时人们搬板凳到户外去,将平日之怨,尽皆骂出,被骂之人不得回骂。

贵州

流行于贵州省黄平一带苗族的偷菜节也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举行。节日这天,姑娘们便成群结队去偷别人家的菜,严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性朋友家的,因为偷菜与她们的婚姻大事有关。所偷的菜仅限白菜,数量够大家吃一顿即可。

偷菜不怕被发现,被偷的人家并不会责怪。大家把偷来的菜集中在一起,做白菜宴。据说谁吃得最多,谁能早得意中人,同时所养的蚕最壮,吐出的丝也最好最多。

河南

襄城县元宵吃馄饨汤,称之“团圆茶”,娘家接已嫁的女儿回家过节,郲县元宵庆灯时,老幼有病者,皆以火灸石龟。本地有河桥的,相率过桥。若无桥,则以木板搭数丈高之“天桥”,称为“走百病”。

陕西

凤翔县于元宵节宴请女儿、女婿,称之“吃十五”。并送灯、送油,称之“添油”。〔江苏省〕武进县上元日绑缚芦苇成丈许之火炬,插于田间,称“照田财”,用来预卜早潦。火色白者为水,红者为旱。宜兴上元日,儿童戴鬼面具,屈脚振肩而跳,称之“跳鬼”

江西

新建县民于元宵扫墓插竹为灯。万安县城各乡均于元宵节祀上元神舟。

湖南

常德上元各家以椒为汤,加入韭菜儆果诸物款待客人,称为“时汤”。新田县游完龙灯后,将龙灯付之一炬,称为“送灾”。

湖北

云梦县(今之江汉)老农夫于元宵夜持火炬偏照田圃,叫“照绝地蚕”。儿童则以田鼓迎神,以卜岁事。武昌的“弄龙”要一连三天。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跟随龙灯到邻村赴宴,称为“龙换酒”。

福建

泉州花灯别具特色,有香灯、纸折莲花灯、丝料宫灯、八结灯等等。邵武县元宵夜境内庙宇绕境迎香,称为“净街”。福建南部有元宵节两村儿童互掷石为戏的习俗。据说若不掷石,那个村子必定发生瘟疫。

云南

云龙县于元宵节前迎三崇神,沿街立棚祭祀。弥勒州元宵后一日燃香于桥,投石水中,再取水洗眼,据说可以去疾病。

江苏

武进县上元日绑缚芦苇成丈许之火炬,插於田间,称“照田财”,用来预卜早潦。火色白者为水,红者为旱。宜兴上元日,儿童戴鬼面具,屈脚振肩而跳,称之“跳鬼”。

广西

广西各地的传统活动是舞龙灯,有红龙、黄龙、青龙、白龙等。龙灯出游时,走在最前面的是报信鼓,后面依序为头行牌、龙门 、鱼灯、各式灯景、龙亭、龙珠、看龙。市民在过年前就做好粽子,会专门做好两个大粽子在大年三十晚上放在家里的神龛前供着。

0
登录后参与讨论

色情 谣言 网络钓鱼/广告 政治 侵权 人身攻击

补充说明:

×
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