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份针对家庭囤药的调查显示,83.7%的受访者有在家中囤药的习惯,而最常在家中储备的药品种类是感冒药(74.9%),其次是退烧类药品(58.1%)。(3月6日《中国青年报》)
对中国百姓而言,一旦觉得身体不适,能及时用药,特别是在夜里如果突发疾病,家里却没有备用的药品,而且满大街找寻无果,这样的尴尬的经历不少人都有过。
很多家庭的常备药,如是感冒药、止泻药、止痛片等药品,还有些慢性病用药,常吃,常囤……稍不留神,药品就过期了,成为很多家庭的普遍现象。囤药往往是以备不时之需,可真正用到了的也不过一二,所以很容易造成大量家庭备药失效、过期。
针对过期失效药品的巨大危害,国家已将其列入《国家危险废弃物品目录》,一旦处理不当,会严重危害他人健康。生活中,很多人习惯将过期药当成生活垃圾处理,其实不然,如果把大量的过期药扔到生活垃圾站里,并随土填埋,长此以往,不但会对土壤造成巨大污染,还对地下水源造成了巨大危害。
近年来,如何处理家庭过期药品一直争议不下,但主流声音却认为应该由药企、商家主动承担过期药回收的责任。家庭过期药品回收机制的建立固然重要,但如何让解决家庭囤药之困,从源头上杜绝药品放在家中所带来大量浪费之现状仍亟待解决。
对此,很多地方政府在如何让家庭购药更方便上下功夫。2016年,福建省发布了《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设置自动售药机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允许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在24小时便利店、宾馆、机场、车站等人员密集服务场所设置自动售药机。
这为便民购药提供了一个好思路、好方向。假如我们在社区、居民楼等公共处所设置自动售药机或类似的售药网点,不仅可以弥补实体药店的不足,更可作为药店夜间售药的必要补充,还可以充分保护购药者的个人隐私,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取到常用药,自然也就无需再囤药家中。
当然,在大开百姓购药方便之门的同时,也还应规范所销售的药品应为日常急常用非处方药、计生用品以及常用一二类医疗器械等,并加强医疗咨询力量配备,如果无法正确判断病情与用药,自行用药可能会出现过敏、抗生素滥用等问题。
总而言之,面对83.7%的受访者有在家中囤药的习惯,面对家庭囤药失效日益增多的现状,在不断建立、完善家庭失效药回收网络的基础上,还需大开购药方便之门,要不断创新药品经营管理方式,不断满足百姓需求,为公众购药创造更加方便、快捷、安全的药品流通环节。
News
相关文章
2021-01-13
2021-04-30
2021-06-19
2021-05-08
2020-11-18
2020-11-24
2021-07-11
2020-10-02
2020-10-13
2020-10-19
Next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