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 追求疗效滥用药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好得快,将成人药减量给儿童服用,或者要求输液治疗等现象并不罕见。专家指出,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小版,儿童患病应及时就医,根据医生处方合理用药,家长要详细了解药品说明书和注意事项,尤其要关注慎用和禁用信息,不可随意用成人药减量服用。
误区二 自行停药没危害
一些患者在感觉病情好转或者症状减轻后自行停药,专家指出,这种做法也不可取。药物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尤其是对感染性疾病,要有足够的疗程,才能彻底控制感染,疗程不够就有可能转为慢性感染;有些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则要终身服药,不能随意停药,患者如果依从性较差,服药不规律,容易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加重,乃至危及生命。常见的不能突然停用的药物有降压药、胰岛素、抗心绞痛药等。
误区三 药片嚼碎更有效
错误的给药方式有时会直接影响药效的发挥,难以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甚至还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专家认为,服用一般药片可整片吞咽,不需要嚼碎。因为药片除了含有主药外,还含有崩解剂等辅料,所以药片在肠胃中会逐渐崩解、溶解、吸收,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不能掰开或嚼碎服用的药物剂型主要有缓释、控释片和胶囊,肠溶衣片,普通胶囊、胶丸,双层糖衣等。
误区四 别人能用我就用
有的患者不考虑个体差异,道听途说跟风用药,教训惨痛。专家对此指出,人体存在个人体质和疾病病情的差异,错误用药可掩盖病症,近而延误治疗,严重的还会对身体造成损害。若想参考他人的用药经验,最好先咨询医生或药师,看是否适合自身情况。
例如阿司匹林,一些患者知道该药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卒中、心肌梗死等,便自行购买服用,但在服用后出现胃出血等不良反应。实际上,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容易导致胃黏膜损伤,引起胃溃疡及胃出血。因此,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之前,必须征求医生或药师意见,经常监测血象、进行大便潜血试验及胃镜检查。
误区五 海淘药品自行使用
随着互联网及电商的发展,一些境外药品通过海淘、微商代购等渠道在国内市场“走俏”,有的患者想方设法购买国外生产的药品。专家提醒消费者:在购买药品时应根据病情对症下药,不要盲目跟风,选择药品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师。
网络购药、海外购药消费者应注意以下几点:看清看懂说明书,了解药品成分,防止在治疗过程中联合用药造成有些药物成分叠加过量,引发不良反应;关注药品对于保存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要求,防止药品在运输和保存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由于存在人种差异,用药的剂量也有所不同。
误区六 换季就去洗血管
有些老年人一到换季的时候就到医院要求医生为其输液“洗血管”,对于这一做法,专家强调,人体血管里并没有所谓“垃圾”“毒素”,真正堵塞血管的是脂质斑块。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过程比较漫长,通常会因人体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疾病长期控制不佳,形成动脉斑块阻塞血管,或者斑块脱落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历时数年甚至数十年,这种变化不会因为每年输1~2次液而改善,即使输液会对人体局部血管有扩张作用,也不会产生长期的血管“修复”作用。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应均衡膳食,控盐、减油、少糖,坚持规律运动,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需要药物控制的患者还需遵医嘱规律服药,有效监测身体各项指标。如果新出现头晕、头痛,胸闷、胸痛、心慌等症状,或者原有症状突然加重,应到正规医院进行诊治,以免耽误治疗。
来源:《中国医药报》
News
相关文章
2021-03-13
2021-04-09
2020-09-02
2020-10-12
2020-11-10
2021-03-03
2020-12-15
2021-07-02
2021-03-18
2021-05-13
Next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