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3月11日日媒报道称,全球范围内大型制药企业会陆续将新药引入中国市场。由于中国相关部门降低了药企销售门槛要求,缩短从开发到获得销售许可的时间,因此中国作为全球第2大医药品市场的规模有可能会进一步扩大。以老龄化和收入增加为核心扩大医药市场,药企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
据《日本经济新闻网》3月6日报道,上市时间的长短影响着成本的高低,缩短上市时间能有效降低成本,因此各大药企纷纷行动起来,力求成本最低化。如英国阿斯利康2017年在华获得了肺癌治疗药“Tagrisso(泰瑞沙)”的销售许可;英国葛兰素史克开始在中国销售全球年销售额达3500亿日元(约合208.5亿人民币)的抗艾滋病(HIV)药物;美国百时美施贵宝与日本小野药品共同开发的肺癌药“Opdivo”已提出销售申请,预计今年内将上市。其他药企如卫材的肝癌治疗药“Lenvima”已向相关部门提出销售申请。安斯泰来制药则正为主打药品前列腺癌治疗药“Enzalutamide”的上市做准备。
美国咨询公司IQVIA的统计数据表明,2016年中国医药品市场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为1167亿美元。预计5年后,最大将增长近5成,具体金额增至1700亿美元。
上述变化的背景一方面是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截至去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前年增加约1000万,达2.4亿人,约为日本总人口的2倍。另一方面,中国居民的收入普遍增加也是原因。有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家庭月收入超过1.2万的人群到2021年预计增至2016年的2倍,达1亿家庭。在这种情况下,能负担得起高额药费的患者数量有所增加,企业的市场相对更为宽阔。
另外,在中国当前医药品市场中,利用专利过期成分制造的价格低廉的“仿制药”被认为占据多数,而新药(或称:原研药)所占比例较小,仅占2~3成。今后预计有利于治疗癌症和肝炎的高级新药的比例将会提高。
报道称,中国作为最有潜力的医药市场受到了各大药企的青睐,企业都想方设法强化自身在中国的地位。阿斯利康在2017年11月宣布成立了开发癌症及循环器官疾病治疗药的合资公司;瑞士的诺华已在上海成立继美国和瑞士之后的研发中心…看起来,在中国医药市场上,持续的没有硝烟的企业战争不可避免。
News
相关文章
2021-01-18
2021-06-27
2021-08-13
2020-11-30
2020-10-24
2021-06-07
2021-10-16
2021-05-16
2021-08-14
2020-09-01
Next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