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医药

基药又涨价,这事有理可说吗?

文章作者:山人掌
2021-09-19

近日,根据中国社区医师杂志数据显示,几个基药又双叒叕地涨价了。不仅涨价,并且涨幅还不小:碘解磷定注射液由原来的13.2/盒涨至720/盒,翻了约54倍;预防和治疗破伤风的破伤风抗毒素由每盒36元涨到76.5元;常用的速效伤风胶囊每板价格也从7毛钱涨到12块钱……当然,这只是涨价药品中的几个,根据芜湖市发布的三个品种调价公示,还有两个产品涨了1-5元。

行外百姓可能犯嘀咕,这药品怎么回事?说涨价就涨价?药企是想钱想疯了?

但是专业人士则看得深入,基层医改专家徐毓才表示:药品价格上涨不是不讲道理,涨价有其合理的成分,并且是趋势。此前,坊间流传着一句话:低价药,中标死。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很多基药经过招标之后就挂了,为了平衡企业上升的成本,只有通过合理涨价才能维持药物的长期生产与使用。

是什么问题促使药价上涨?

引起药价上涨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一个是生产环节,一个是流通环节。

某些药品经销商借机投机垄断,对其原料药进行“总经销”联合垄断,从而导致相关药品的价格上涨。如扑尔敏,湖南和河南的两个药企作为原料药的主要供应商,滥用自身市场支配地位进行垄断,导致扑尔敏原料药价格一路从260~280/公斤飞涨至1.5万元/公斤,足足上涨了50倍,其后果就是部分药品因此高昂的价格不得不停产。

以配送为例,资料显示,基本药物向基层配送以来,乡镇卫生院都有距离长、路途远、用量小、配送成本大的特点,基层医疗机构下的订单药量较少,医药配送公司的成本就会相应增加。

从流通环节看,徐毓才认为,政府主导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可能会使部分地区出现医药购销领域的腐败行为,这会导致人为制造的价格虚高,继而又刺激了使用环节的不合理用药。

在江西某些县城中,就曾出现了配送商“二次招标”的情况,“2+1,还是有3家配送商,县卫生局就让这3家让利,谁让利的多就给谁配送。”

涨价,对基层用药有什么影响?

专家表示:影响很大。一些对价格敏感的患者会明显感受到心理上的不适——基层医疗机构里的药比诊所里的贵,因此导致基层病人流失;另外,一些药品因为涨价的原因索性缺货,对医疗安全也有影响。

总的来说, 涨价,一方面是不恰当的手拿了药价虚高的钱,需要压缩水分;另一方面,也要给予药企合理涨价的空间,不让企业因为价格倒挂,成本亏损而不得不退出市场。

因此,不能单纯的以行政管制来控制药价。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市场决定价格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要形成这样的共识,让药品实际交易价格主要由市场竞争形成。

0
登录后参与讨论

色情 谣言 网络钓鱼/广告 政治 侵权 人身攻击

补充说明:

×
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