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日前官宣:正式取消“药妆”概念。这一重磅消息打破药妆市场的繁荣之象。这预示着在药店行业存在十数年的“药妆店”模式一夜之间被取缔,“药妆店”这一称呼将成为历史。今后,已经有“药妆”入驻的药店该如何做?此前打着“药妆”概念的化妆品品牌又该何去何从?
据了解,药妆的品牌、渠道在收到药监局发文通知后,目前处于先下架、边改宣传语边改包装的过程中。它们纷纷淡化“药妆”的概念。国外药妆品牌“理肤泉”已经将官网的“理肤泉医学护肤俱乐部”更名为“理肤泉泉粉俱乐部”,其官网中也找不到“药妆”字样。另一国外知名药妆品牌“薇姿”,也已经将其官网上的“药妆”字样隐去。“专注敏感肌肤护理”的中国品牌“薇诺娜”,如今也已将其在百度搜索介绍中的“良心国货药妆护肤品品牌”改为“皮肤学级护肤品品牌”。欧莱雅旗下等品牌则用“活性化妆品”来代替“药妆”这一说法,还有一些药妆品牌则是换汤不换药,利用“科技唤肤”、“医药世家”等新的噱头打擦边球。
“药妆”已经成了企业不敢触碰的敏感词,如今,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都对药妆做出下架措施,在平台页面搜索“药妆”均显示“没有找到相关宝贝”,而搜索“医学护肤品”时,仍可以找到诸多相关产品。但是在线下门店,“药妆”尚未完全消失。在北京的商场依旧能看到鸥美、优贝施等药妆店仍在继续营业,屈臣氏则是用小字号弱化促销单上的“药妆”内容。
禁令之下,零售药店的处境更为尴尬。众所周知,零售药店销售化妆品,均有意强调其产品有特殊功效,不同于“普通化妆品”,以期获得专门定位与专门人群。如今,国家药监局一纸政令让零售药店这一苦心经营的品类失去了原有的优势,迫使其不得不与百货商场、大牌企业同场竞技。
2016年开始,欧莱雅便试水线下零售,在上海推出了Derma Center专业护肤综合店。据介绍,Derma Center被认为是活性健康化妆品部门一个专业护肤品综合店,同时会有专业人士指导消费者根据自己的肤质及肌肤问题挑选适合的产品。
显然,拼专业药店拼不过大牌企业,拼流量又拼不过百货商场,监管更为严格的药店该何去何从?某药店资深管理人士表示,药店如果计划继续经营化妆品,一定要慎之又慎:选择经营化妆品前一定要确认自己在工商行政管理局许可的营业执照上,核准的经营范围中有无“化妆品”类别,如无则属于违法行为。再者,经营时一定要督促门店员工在售卖以及宣传时谨守国家规定,切不可违反有关规定。(中国药店)
News
相关文章
2021-11-20
2021-11-21
2021-05-19
2021-08-27
2021-04-26
2021-05-12
2021-03-10
2021-10-03
2020-11-22
2021-10-25
Next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