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癣是皮肤癣菌侵犯手、足皮肤而引起的浅部真菌感染。手癣俗称“鹅掌风”,足癣俗称“香港脚”或“脚气”。足癣的发生率远高于手癣,一般夏季重,冬季轻,常反复发作。
一、常见病因
主要通过接触传染,如使用患者的鞋、袜、手套,不良的卫生习惯,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等,都会传染或加重症状。中医认为本病由湿热因素引起。
二、问诊要点
询问出现的基本症状:
1.鳞屑水疱型最常见,以水疱脱屑瘙痒为主,常于趾间、足跖及其侧缘反复出现针头大小丘疱疹及疱疹,疱壁厚而发亮,红肿瘙痒,不易破裂;撕去疱壁露出蜂窝状基底及鲜红的糜烂面,疱干后脱屑,反复发生。病情稳定时,以瘙痒脱屑为主。
2.浸渍糜烂型,以糜烂渗液瘙痒为主,常见于第四、第五趾间。皮肤角质层浸渍、发白、松软、易剥脱,露出红色糜烂面,或有渗液,感觉瘙痒,多汗。本型易继发感染,并发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和丹毒等。
3.角化过度型,以角化干裂为主,常见于足跟、足跖及其侧缘。角质层增厚、粗糙脱屑、干燥。冬季易发生皲裂。本型常发生于病期较长、年龄较长患者。
4.儿童手足癣多为鳞屑水疱型,易化脓并发感染。
三、诊断要点
根据主要症状即可明确诊断,真菌检测可以明确菌种。
四、排除以下疾病
湿疹: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其特点为自觉剧烈瘙痒皮损多形性,对称分布,有渗出倾向,慢性病程,易反复发作。
五、治疗原则
去除可疑致病因素,保持患处皮肤干爽通气,彻底治疗,预防复发。有继发感染者可口服或外用抗生素治疗。儿童用药不宜刺激性过大,并避免口服抗真菌药。
临床症状 |
对症用药 |
水疱、皮屑 |
酮康唑、咪唑类、复方水杨酸等 |
糜烂、渗出、瘙痒 |
消炎癣湿、咪唑类、联苯苄唑、特比萘芬等 |
皮肤增厚、干燥、皲裂 |
咪唑类霜或软膏、复方苯甲酸软膏、尿素软膏等 |
经久不愈、局部症状较重者,建议到医院诊治。
六、关联销售
类别 |
对症用药 |
|
主 药 |
内服 |
儿童建议到医院就诊 |
外用 |
如曲安奈德益康唑、消炎癣湿药膏、联苯苄唑、硝酸咪康唑 |
|
辅 药 |
辅助治疗,缓解症状 |
如足光粉、复方水杨酸溶液、脚癣一次净 |
清热除湿 |
如清热利湿颗粒、湿毒清片 |
|
关联用药 |
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
如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 、大蒜素 |
七、专业提示
1.保持手足部皮肤干燥与清洁,避免交叉感染,勿搔抓患处,以免鳞屑飞扬,传染他人或自身手部传染。
2.减少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物质对手足皮肤的不良刺激,少饮刺激性饮料,如浓茶、咖啡、酒类等。
3.手脚癣部都比较顽固,传染性比较强,必须彻底治疗。症状消失后,要继续间歇性治疗1-2个月,以防复发。
4.家庭成员中有患手足癣者要同时治疗,以消除感染源。(药店人)
News
相关文章
2023-01-05
2021-02-08
2021-10-26
2020-12-20
2021-02-28
2020-10-16
2020-09-26
2021-03-14
2020-07-09
2021-10-17
Next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