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医药

褪黑素真的能安眠吗?

文章作者:拖拖
2021-11-09

褪黑素(又称为褪黑激素、美拉酮宁、抑黑素、松果腺素)是由哺乳动物和人类的松果体产生的一种胺类激素,能够使一种产生黑色素的细胞发亮,因而命名为褪黑素。它存在于从藻类到人类等众多生物中,含量水平随每天的时间变化。

上世纪60年代, 麻省理工学院的Dick Wurtman与他的团队通过研究进一步发现,褪黑素是在松果腺中最早被发现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在哺乳动物处于黑暗中时,褪黑素分泌活动立即加强,动物会逐渐进入睡眠状态,23-3点时候褪黑素在血液中的浓度达到高峰,褪黑素几乎会保持12小时的较高水平;当转于光亮环境时则即停止分泌。褪黑素分泌的节律,可随光线的变化从尿液中测出。其他因子如睡眠、饮食状况、精神状态以及应激情况也有一定影响。注射褪黑素于下丘脑,可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但也观察到褪黑素可以直接作用于垂体。因此褪黑素可以通过下丘脑和()垂体而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另外在卵巢内也曾发现有褪黑素的受体,说明这也是褪黑素的作用位点。

2007年美国睡眠协会的指南提到,褪黑素在重置生物钟上有比较确切的效果,可以将褪黑素用于倒时差。对于经常熬夜加班、休息日入睡困难的工作狂人,夜晚值班、白天睡觉的轮班工作者,以及长途旅行需要倒时差的出差人士等,褪黑素可以改善他们的睡眠情况,加速进入梦乡的时间。

然而对于其他原因如抑郁、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疼痛引起的失眠,以及痴呆等疾病导致的失眠,褪黑素就没有理想的效果了。2016年,美国睡眠协会发布的全新版《临床实践指南:成人慢性失眠的药物治疗》中明确给出了如下建议:临床医生不要将褪黑素用于成人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困难的治疗。况且目前市售的褪黑素片,批准文号是国食健字,不是药品,不能用于失眠症的治疗。

以现有的国内外研究数据来看,大多数人短期适量服用褪黑素虽然有一定的睡眠改善效果,但长期超量使用安全性有待验证。长期过量服用褪黑素,可能影响机体正常分泌褪黑素的功能,进而导致睡眠功能紊乱,加重失眠症状。服用过多还会使人精神不振,困倦欲睡,出现注意力分散、反应力下降,低体温、释放过多泌乳激素导致不孕,还有降低男性性欲等副作用。

美国、中国等少数国家和地区把褪黑素视为保健品,宽松的监管意味着可能出现不必要的高剂量。在药店,很容易找到每片10毫克的褪黑素,但这剂量可能太高了。研究显示:服用低剂量和高剂量褪黑素,在帮助睡眠上并无差异。褪黑素主要作用是让身体自己调整生物钟,而不是镇静和催眠药。所以,如果想尝试褪黑素,应该从最小剂量开始,如0.5-1mg

0
登录后参与讨论

色情 谣言 网络钓鱼/广告 政治 侵权 人身攻击

补充说明:

×
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