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互联网刚刚兴起之日算起,到目前,还没听说过哪个药企把自建的医生社区做得风生水起的案例。尽管部分药企纷纷尝试组建在线医生社区,尽可能地为医生提供学术交流、药品服务,但社区里的医生数量并没有达到预期。为何药企自建医生社区收获甚小呢?
药企将战略重点放在医生身上,认为医生满意就带动了自建社区的发展,药企本身也可以获得足够的医生资源。药企的医药代表很多,试想几千个药代,每个人推10-20个医生进社区,看起来不是一件麻烦事。但事实是,虽然在内部汇报和数字上显得小有成就,但在实际中没有明显的影响力。出了人力、财力,结果费力不讨好,药企是时候停下投入的脚步,思索下原因了。
为什么药企自建医生社区这么难呢?可以从以下方面深入思考一下:
1、明白医生的主观意愿。医生具有专业人士的选择与判断力,虽然拿了药企给的薪水,但不一定主观上认可医生社区。医生社区相对处于公开的环境中,医生往往会避免在此环境中频繁露脸,这是规避风险的潜在意识。所以,医生可能并不愿意在社区中活跃。
2、药企自建的医生社区不能满足医生的需求。在实际操作中,医生和患者两端是很难聚拢的,并且二者的先后顺序也是个问题。再者,医生需要专业的医学知识库,药企缺少完整输出的内容编辑团队,还要考虑版权等问题,这样呈现给医生的知识库多是不成体系、不够专业的,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难以达到医生的要求。医生可以自己直接从源头获取海量高质量的医学资源,为何还要选择社区呢?
3、商业气息浓厚也是自建社区发展不好的原因之一。药企自建社区,必然会加入有关企业本身的宣传与推广,整个社区中弥漫的商业氛围必不会少。医生和患者在这样的社区中很难活跃,别家药企更不会将自己的医生资源导入进来。
4、除去成本过高,增长方式也是问题。要想将社区做得好,一个强大的团队不可缺少。即使药代会推上很多的医生资源,但这些资源会不断流失,使得企业前功尽弃。很多药企医生社区是用微信服务号作为载体,但由于粉丝大多是药代硬拉上来关注的,要想将服务号运营起来是个难题。推送营销文,要掉粉;不推送吧,又做不起来。就算某些药企服务号宣称自己有十几万粉丝,但实际每次触达人数只有2-3千,还包括了企业内部的人。
以上大致分析了药企自建医生社区难以成功的原因。这表明了不是有钱有资源就能做成任何事,还要考虑其他许多因素。多说一句,虽然医生社区效果不好,但是患者社区运营起来倒十分顺畅。药企可以在患者社区中对患者进行辅助管理,包括治疗理念的传播、医药科普、依从性管理等等。也许吧,未来会有运营出色的医生社区出现。
News
相关文章
2021-02-09
2021-04-09
2020-12-04
2020-12-04
2021-10-10
2021-01-20
2021-06-19
2020-10-24
2020-10-28
2021-05-07
Next
下一篇